首页>>装饰•装修>>优秀设计师>>
世界著名规划设计大师彼得•卡尔索普:寻找打开城市未来之门的钥匙(2)
- 时间:2013-07-25 16:30
- 来源:中华建筑报
记者:现有的城市应该怎么办,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重新规划,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?
彼得·卡尔索普:一些城市正在重新规划和建设,重建的地方都可以而且应该是复合用途的,使当地人出行的目的地近在咫尺。在城市一切重建的地方都应建设新的地铁线路,但如何避免重复建设一些大型商业中心,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。创建商业中心看起来是在发展经济,似乎很有政绩,然而越是把工作岗位集中在少数几个中心,人们需要面对的交通问题就越大。
重新开发一座城市需要很好地平衡就业与住房的关系。要么重新分配工作地点,要么将新的就业岗位设置在更人性化的住宅围绕的集群中,这样,城市的每个子区域都能实现就业与住房的良好平衡,人们就不必从城市的这一端跑到另一端去上班了。
“许多官员已经意识到摆脱汽车束缚的重要性”
记者:您提倡步行和骑自行车,但北京汽车数量年年激增,而骑自行车出行的人数却锐减。在中国,和其实际用途相比,拥有汽车可能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。您认为中国如何才能摆脱汽车带来的束缚呢?
彼得·卡尔索普:中国城市的设计,以前是专门迁就汽车,而不是迁就人本身。随着北京修建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和停车场,步行、骑自行车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这些交通方式正在走向衰落。形成这种趋势的根源并不神秘:全是城市规划不合理造成的。其实,中国居民应该认识到,通过步行或者自行车在城市里穿行,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健康都非常有利。
记者:但改变这一切需要政府的认同和推动。
彼得·卡尔索普:其实,中国许多官员,包括最高层的官员在内,已经意识到摆脱汽车束缚的重要性。过去10年,我与中国的规划师和各地方官员进行过无数次面谈,他们都知道很多城市正在走一条与大自然相冲突的发展之路。在2011年的一次访问中,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和几位学者对我说,减少对汽车的依赖,促进公共运输和步行社区的建设,是打开中国城市未来之门的密匙。
记者:仇部长所言恰恰和您一直倡导的理念一致。
彼得·卡尔索普:是的,我在中国各地推介这些观点和计划时,几乎每个人都会立即表示赞同。重庆就是一个显著的案例:当我们阐明利弊得失之后,市长让我们彻底修改他们已经在建的计划。同样的开发和同样的投入可以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。毫无疑问,他们似乎更愿意采用能够让人性化和街道活力回归社区的计划。
同样,我认为在大城市空气质量和交通拥堵的影响下,中国人已感到采取截然不同的行动的时候已经到了。有必要重新思考如何摆脱现在的僵局,既能解决交通问题,又能重新建立更有生机的社区。一个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以短距离通勤,公共交通工具,步行和骑自行车为优先,这听上去似乎有些奇怪,但如果不这样的话,中国这些有力的经济引擎——中国的城市——将会逐渐停止运行。
(责任编辑:大米)
上一篇:沈康:设计与生活有关
下一篇:魏雪松
相关阅读:
友情链接
-
| 中国建筑
| 中国铁建
| 第一商用汽车
| 中国建造师网
| 数字化企业
| 中国交通新闻
| 中国项目招标
| 中国基础建设
| 建筑网
| 中国名企排行
| 山西建筑考试
| 中国城市网
| 中国建材市场网
| 中国工业新闻
| 综合节电
| 中国新闻网
| 工程建设
| 中国日报网
| 中国能源新闻
| 建材之家
| 城市交通网
| 中国工程网
| 中国港湾
| 中国路桥
| 全球贸易网
| 环保科技
| 国联资源网
| 绿建之窗
| 鲁班大学
| 一览路桥网
| 中国铁路
| 中国城镇
| 五展六会
| 新型建材
| 虫筑网
| 中国电建
| 建筑信息
| BICES 2025
| 冶金工业
| 中国交建
| 中国中铁
| 阿拉丁
| 河姆渡